巴德尔-迈因霍夫现象:这妹妹我曾见过

受友人提醒,此种现象还有以下相类总结:频率错觉(Frequency Illusion)、视网膜效应(Retinal Effect)、孕妇效应……特此补充。

这个妹妹我昨天见过

在《红楼梦》中,贾宝玉见林黛玉,一个直呼“这个妹妹我曾见过”,一个心想“何等眼熟到如此”,盖因为他们是真见过,虽然那是前世。

生活中,你一定也不乏这种体验。

当你得知了一个新的信息,例如某个单词、概念、产品,甚至八卦等等,不久之后你就会有机会与之再次相遇。

当你听到一首好歌,然后仿佛到处都在放这首歌;

当你得知了某个明星的八卦,顿时就发现许多人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它;

当你或者身边某个朋友买了某个品牌的汽车,好像整条街上跑的都是这个品牌的车;

类似的还有一种,看时间的时候,经常会发现都是 11:11 或者 12:12?

……

这就是**巴德尔-迈因霍夫现象(Baader-Meinhof Phenomenon)**。

巴德尔-迈因霍夫现象

baader-meinhof-1

这个现象最初是 1986 年由 St. Paul Pioneer Press 的读者 Terry Mullen 提出的,他写信给一个专门收集搞笑事的栏目(Bulletin Board),提及了一件事,说他第一次听说“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”(德国恐怖组织“赤色军团”),很快又从另一个渠道很巧合地碰到了这个词。这个故事刊登后,读者不断提交经历过的类似事件,这个现象也因此被命名为“巴德尔-迈因霍夫现象” 。

与被认为是“幻觉记忆”、“似曾相识”的**既视感**不同,巴德尔-迈因霍夫现象是你真的知道、听过、见过这个妹妹。

baader-meinhof-2

而你对这个妹妹非常感兴趣,所以,你的注意力相比以前,更加地集中在了妹妹身上。

这是由人大脑的特性所决定的。心理学有一个说法,叫选择性注意(Selective attention),学渣就不班门弄斧了,这里有个有趣的实验视频,可以看一看。

总之,如果我们将清醒时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分解开来,其实每一天,我们的大脑都将会接收到成千上万个事件。

人们的大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同等处理这些信息,而是会选择性地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。当大脑第一次发现一个事物,并且对它产生了兴趣,在之后的时间里便会更加注意这个事物,同时忽略其他不在意的事物。

巴德尔-迈因霍夫现象在品牌培养和产品销售中具有重要作用,而在学术上,它和心理学的共时性、人脑的模式识别等等也有一定关联,但门外汉如我已经决定不再深入。

见好就收。

正能量收尾

baader-meinhof-3

如果你不想要这个妹妹,也非难事,只需不那么“留心”就行。

当然,这或许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麻木乏味,或许,生活中还是需要一些随处可见的小小意外和惊喜,才会更好一些呢。

这里有一段故事分享:

baader-meinhof-4

有个人某天到北京的“翠微百货”去吃饭。过了两天,在翻阅《唐僧情史》时,“翠微”两个字让他仔细读了一首以前没注意的诗:“有缘未必相逢,无情莫向翠微。人间一堕十劫,犹记桃花未归。